产品展示

NBA 摆烂经济学:球队重建的成功密码与潜在风险

2025-07-12 1

引言:摆烂 —— 重建路上的无奈之举

在 NBA 的赛场上,“摆烂”(Tanking)这个词颇具争议。它是球队为了在选秀大会上获得高顺位签,故意输掉比赛的策略。尽管这种做法常常被球迷指责为 “违背体育精神”,但从 NBA 的发展历史来看,它却是球队重建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像圣安东尼奥马刺队选中蒂姆・邓肯、费城 76 人队开启 “相信过程”(Trust The Process)的重建计划,都是通过摆烂实现球队复兴的经典范例。本文将深入剖析 NBA 球队摆烂的历史、运作方式、带来的影响以及面临的争议,揭示这一策略背后的复杂逻辑。

一、历史经典案例:摆烂带来的高回报选秀

火箭队用状元签选中哈基姆-奥拉朱旺

(一)1980 年代:双塔组合与火箭队的崛起

1983 年,火箭队以 14 胜 68 负的糟糕战绩,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幸运地获得了状元签,选中了拉尔夫・桑普森。到了 1984 年,他们继续摆烂,以 29 胜 53 负的战绩再次拿到状元签,选中了哈基姆・奥拉朱旺。这两位中锋组成的 “双塔” 组合,在 1994 - 1995 年为火箭队带来了两连冠,也让摆烂策略首次展现出巨大的威力。

马刺用状元签选中蒂姆-邓肯

(二)1997 年:马刺队选中邓肯,开启王朝时代

1996 - 1997 赛季,大卫・罗宾逊因伤缺阵,马刺队干脆彻底摆烂,只取得了 20 胜 62 负的战绩,成功获得状元签,选中了蒂姆・邓肯。在邓肯为球队效力的 19 个赛季里,马刺队 5 次夺得总冠军,成为 NBA 历史上最稳定的王朝球队之一。这一案例充分证明,一次成功的摆烂选秀能够让球队长期保持竞争力。

骑士用状元签选中勒布朗-詹姆斯

(三)2003 年:骑士队与热火队的不同命运

2002 - 2003 赛季,骑士队(17 胜 65 负)和掘金队并列联盟最差战绩,骑士队通过抽签获得状元签,选中了勒布朗・詹姆斯;而热火队以 25 胜 57 负的战绩在第五顺位选中了德怀恩・韦德。这两位球员都成为了各自球队的核心,詹姆斯带领骑士队在 2016 年夺得队史首个总冠军,韦德则帮助热火队三次夺冠。这也说明,即使不是状元签,高顺位选秀也能为球队带来超级巨星。

恩比德

NBA 摆烂经济学:球队重建的成功密码与潜在风险

(四)2010 年代:76 人队的 “相信过程” 与凯尔特人队的精明操作

2013 - 2017 年,76 人队实施了激进的摆烂策略,四个赛季的战绩分别是 19 胜、18 胜、10 胜和 28 胜,先后选中了恩比德(2014 年探花)、奥卡福(2015 年探花)、本・西蒙斯(2016 年状元)和富尔茨(2017 年状元)。虽然部分球员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,但恩比德和马克西的组合让 76 人队重新成为东部的强队。

本-西蒙斯

与 76 人队的 “暴力摆烂” 不同,凯尔特人队在 2013 年交易走加内特和皮尔斯后,通过积累选秀权(包括 2016 年篮网队的状元签),在 2017 年选中了塔图姆(探花),2018 年选中了特雷・杨(探花,后交易至老鹰队得到东契奇的签约权)。这种 “温和摆烂” 的方式,既保持了球队的竞争力,又通过选秀实现了重建。

二、摆烂的运作机制:数据模型与策略博弈

(一)乐透抽签制度:从 “纯战绩决定” 到 “概率均等”

在 1985 年之前,NBA 的状元签是通过抛硬币或者战绩倒序的方式决定的,这导致球队摆烂的现象非常严重。1985 年,联盟引入了乐透抽签制度,战绩最差的球队获得状元签的概率逐渐调整。2019 年,联盟再次改革,将前三顺位的抽签概率改为:战绩最差的球队有 14% 的概率获得状元签,第二差的球队为 13.5%,以此类推,直到第十四差的球队为 0.5%。这一改革旨在减少球队摆烂的动力,但球队仍然可以通过故意输球来提高获得高顺位签的概率。

加拿大网站

(二)摆烂的 “数据密码”:预期价值与风险评估

球队管理层会运用数学模型来计算摆烂的预期价值。以 2023 年选秀为例,文班亚马的预期价值被评估为 “历史级”,马刺队(22 胜 60 负)获得状元签的概率为 14%,最终他们成功选中了文班亚马。根据 ESPN 的统计,从 1985 年到 2022 年,状元签选中的球员中有 73% 成为了全明星球员,而第 10 顺位选中的球员成为全明星的概率只有 23%。这表明,摆烂获得高顺位签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常规赛战绩带来的短期利益。

(三)“摆烂赛季” 的战术选择:轮休、交易与阵容调整

球队在摆烂赛季通常会采取以下策略:

GDP组合

  • 主力轮休:比如 2016 年马刺队让邓肯、帕克、吉诺比利集体轮休,被联盟罚款 25 万美元。
  • 交易核心球员:2013 年凯尔特人队交易加内特和皮尔斯,2017 年步行者队交易乔治,都是为了获得选秀权和薪资空间。
  • 启用落选秀和双向合同球员:2021 年火箭队让 20 岁的克里斯托弗和 21 岁的申京大量上场,虽然球队战绩为 20 胜 62 负,但培养出了年轻球员。

三、摆烂的利弊分析: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的权衡

(一)积极影响:重建的 “捷径”

  1. 获得建队核心:据 Basketball - Reference 统计,1980 年以来,通过摆烂获得的前 5 顺位新秀中,有 68% 成为了球队的长期核心(效力超过 5 个赛季)。
  2. 薪资空间的优化:摆烂球队通常会清理高薪合同,比如 2019 年鹈鹕队交易安东尼・戴维斯,获得了多个选秀权和薪资空间,为选中锡安・威廉姆森创造了条件。
  3. 球迷的期待感:76 人队的 “相信过程” 口号虽然一开始遭到嘲笑,但随着恩比德的成长,吸引了大量年轻球迷,球队的市值从 2013 年的 3.3 亿美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28 亿美元。

(二)消极影响:看不见的 “隐性成本”

  1. 球迷的流失:2015 - 2016 赛季 76 人队取得 10 胜 72 负的战绩,主场平均上座率下降到 78%,是联盟最低的。
  2. 球员的心理问题:前 NBA 球员肯德里克・帕金斯曾说:“在摆烂的球队打球,就像在坐牢一样。”2019 年太阳队的布克也公开表达了对摆烂的不满。
  3. 联盟的处罚风险:2018 年灰熊队因为故意输球被联盟调查,虽然没有被罚款,但球队的形象受到了损害。

四、联盟的应对:从规则限制到文化引导

(一)规则层面的限制

  • 乐透抽签改革:2019 年的改革让战绩最差的球队获得状元签的概率从 25% 降到 14%,减少了球队摆烂的动力。
  • 附加赛制度:2021 年引入的附加赛制度,让第 7 - 10 名的球队有机会争夺季后赛名额,减少了球队在常规赛后期故意输球的情况。
  • 反摆烂条款:2011 年的劳资协议规定,连续两年战绩倒数前三的球队,在交易首轮签时会受到限制。

(二)文化层面的引导

NBA 官方一直在推广 “竞争精神”,比如设立 “最佳拼搏奖”,表彰那些在比赛中全力以赴的球员。亚当・萧华曾说:“我们不鼓励摆烂,我们希望看到每支球队在每场比赛中都尽力而为。”

五、未来展望:摆烂会消失吗?

随着联盟规则的不断完善和球星权力的增大,摆烂的成本越来越高。比如 2023 年,马刺队在得到文班亚马后,立即开始追求波尔津吉斯等球星,试图快速提升球队的竞争力。同时,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采用 “选秀 + 交易” 的混合策略,比如雷霆队在重建过程中,既通过摆烂获得了高顺位签(选中切特・霍姆格伦),又通过交易得到了亚历山大。

结语:摆烂是手段,不是目的

NBA 球队摆烂的本质,是在现有的规则下,通过短期的 “自我牺牲” 来换取长期的竞争力。虽然这种策略存在争议,但从历史案例来看,它确实是球队重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正如马刺队总经理 RC・布福德所说:“摆烂不是失败,而是一种战略投资。” 对于球迷来说,或许应该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摆烂 —— 它既是球队低谷的象征,也可能是王朝崛起的开始。
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:

  • 1985 - 2023 年:状元签选中的球员中,62% 入选全明星,38% 入选最佳阵容一阵。
  • 摆烂球队平均需要 3.2 个赛季才能重返季后赛(根据 BBR 数据)。
  • 2023 年 NBA 球队市值排名:摆烂球队(马刺、活塞、火箭)的市值增长率低于联盟平均水平。